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规章制度 - 教育教学研究 - 正文

太原理工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日期:2016年12月11日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

校教〔201514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为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

1. 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领导组。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科技处、计划财务处、学生处、人事处、招生与就业处、校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负责研究、协调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制定相关制度等。

2. 各学院(系、研究所)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任副组长。负责制定本单位的实施细则,全面组织和落实本单位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启动2016版本科生培养计划修订工作,总结2012版培养计划运行的经验和教训。确定2016版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修订特色及具体要求,并将出台《关于修订本科生培养计划(2016版)的原则意见》,组织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梳理专业课程体系、建立能力实现矩阵,全面修订课程大纲。紧扣学校发展目标及办学定位,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按照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构建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具有我校特色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10年,我校作为山西省首批加入教育部卓越计划的高校,主要依托我校现有的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实施,现有近1000名学生参与试点,着重培养应用型工程师设计型工程师2011年,我校正式加入教育部中科院联合制定的协同育人行动计划,与中科院相关院所签订了协同育人战略合作协议。同年,启动了太原理工大学工程科技创新实验班,集中优质生源和优质教学科研资源,探索培养基础知识宽厚、素质能力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实践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且具有国际视野和较强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现有试点学生180余名。

在此基础上,学校将努力构建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推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加强企业学习环节的内容、方法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建设;组织、协调工程科技创新实验班项工作,保证项目顺利进展;启动科教协同育人计划,出台太原理工大学科教协同育人计划实施方案。并将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出台《太原理工大学专业优化调整方案》,坚持专业总数相对稳定的基本原则,严抓新专业设置论证工作。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产业链条的人才需求,依托学科平台优势,培养宽、专、交相结合的创新创业人才。

四、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注重创新创业精神的教育和指导。在基础平台上,为全校学生开设《机械工程综合创新能力训练》、《竞赛机器人制作技术基础》、《创造性思维》、《数学思维方法与创新》等创新教育类课程。在专业平台方面,各学院结合专业实际,整合课程内容,开设了《机械综合与产品创新》、《化工基础及创新实验》、《综合材料研究与创作》等课程。在此基础上,学校将进一步挖掘潜力,开设出更多适合我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课程。同时,积极鼓励各学院结合专业实际,整合课程内容,通过教学主渠道将创新创业理念纳入日常专业教学中,同时强调案例教学,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

同时,深入落实核心课程改革,根据《太原理工大学核心课程改革项目管理办法》,开展《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三门综合基础必修课的改革,实行教考分离,推行试题库建设。积极组织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进一步完善网上资源,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并做好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的修订或再版的组织和咨询服务工作。推进本科教学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MOOCs在线教育与教学改革,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改变教师教学观念。

五、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通过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使教学工作的重点真正落实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上,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将充分落实《太原理工大学关于加强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改革的实施意见》,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理念,建立多元的考评体系。树立典范,以点带面,并逐步扩大改革范围,增大受益面。

六、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近年来,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办学宗旨,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驱动,以大学生课外学科赛事为载体,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目前,学校共开展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542项。推出了大学生科技竞赛排行体系,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科技竞赛活动和基地建设。建成24个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和创新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和参加了80余项全国高端科技学术竞赛活动。学校机器人、数学建模等多个学术科技团队在各项赛事中表现突出、摘金夺银、频创佳绩。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学校积极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出发点,结合专业特点与社会需求,进一步强化实践环节,合理配置实践教学资源,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加强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精简压缩验证性实验;加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与生产、社会实际结合的力度;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在合作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和研究生培养基地,不断加强供需协作、委托培养以及科技开发等领域的平台建设。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实践,包括继续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力度,落实《太原理工大学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推动实验室开放,组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招聘大赛及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社区工作、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

七、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完善课程体系,挖掘和充实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开设3-5个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课程(包括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创新创业类课程),纳入培养方案体系,突出创业知识、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和培养。

同时,进一步落实《太原理工大学大学生自主实践实施办法(试行)》,文件要求本科生在校期间须通过自主实践取得2个以上学分(含2学分),且其中至少有一个学分为社会实践学分,方能毕业。学生自主实践的成绩计入学生档案。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学术科技、就业创业、创新创业等,可折算获得相应的学分。

八、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通过开展横向科技项目或技术服务项目、委托企业培养等方式,强化教师的工程经历,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积极鼓励各学院聘请专业教师、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和导师,建立和充实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要不断完善中青年教师培训制度,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创新教师培训模式。要按照《太原理工大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实施方案》文件要求,落实好新教师入职与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基层教学组织活动等。要继续加强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倡导长江学者名教授为本科生开设研讨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学校支持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出台了《太原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办法》,文件规定:成果转化收入的90%奖励给成果完成人及其项目组(其中50%奖励个人,50%作为项目组后续研发的经费)。并积极拓宽我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渠道,目前,我校已与科易网、广东博士等国内一流的技术转移平台签订了长期的服务协议,服务我校专利的科技成果转化与转让。

九、搭建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大学生生涯导航教育计划主线,新建或改建大学生职业发展辅导与研究中心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管理中心大学生自主实践管理中心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大学生文体活动管理中心;研究制定大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建设规划;重点推动学生会、学生社团、俱乐部等学生群众组织的管理改革,实行学生自我管理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逐步形成全方位、规范化、专业化、高效益的大学生素质培养和职业发展服务平台体系。

此外,在已开设《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基础》、《求职与应聘》、《就业指导》等课程的基础上,研发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创业培训课程,构建较为完善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实现规范化、系统化。

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在现有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经费、科技竞赛活动专项经费、其它专项经费及教学奖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开展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同时,要积极争取校企合作单位、社会各界的支持,做大创新创业资助基金,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助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和自主创业。

 

201510月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