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规章制度 - 教育教学研究 - 正文

太原理工大学2016版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原则意见

日期:2016年12月13日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

校教〔201523

培养计划是学校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实现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的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也是学校对教育教学工作规范、监控、评价的基础性和指导性文件。为进一步坚持本科教育“质量、特色、内涵”发展,推进创新型教学,构建多层次、多规格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造就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决定启动新一轮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工作。

一、现状与背景

我校现行2012版培养计划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制定的。计划实施以来,我校在教育教学、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与创新,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6版培养计划修订将继续贯彻落实以上文件精神,同时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文件的要求,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和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本专业的具体要求,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教育为重点,在2012版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全面开展2016版培养计划的修订工作。

二、指导思想及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和教学质量生命线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文体为舟,承载德智,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紧扣学校发展目标及办学定位,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具有我校特色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全面总结2012版培养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将教育教学改革的系列成果内化到新的培养计划中,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二)基本思路

1.校准培养目标,明确毕业要求

学校致力于培养适应区域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各专业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总体人才培养目标、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学科支撑和专业特色,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对相应专业的基本要求、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规范标准,引入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及专业认证理念,进一步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明确细化本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实现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其它培养模式(包括卓越工程师计划、工程科技创新实验班、化工菁英班、中外合作办学等)依据有关规范标准,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及要求,落实特色人才培养。

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发展

在坚持人才培养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充分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精髓,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质量意识,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精简课内学时,加大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学校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好主修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跨学科攻读双学位专业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加强通识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学生内在素质,强化通识教育,设置多学科、多领域的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体育、工程技术、外语、计算机、经济管理等课程,实现理工结合、文理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真正做到成人做人的教育。学生毕业前均需按要求修满8个学分。

外语教学分为基础教学和专业外语教学两阶段。前两年为大学英语基础教学阶段,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水平,学校将积极开设听、说、读、写、译等提高强化英语水平的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需要和兴趣选修相关课程。在专业外语教学阶段,要求各专业应开设一门至少为16学时的专业外语。同时应积极推进双语教学,深入研究教学方法,优选双语教材。让学生在学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用外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习和应用不断线。

计算机教学按计算机理论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构建课程体系,非计算机专业第一层次由学校统一安排,针对不同的专业,采用分类教学。第二层次由各专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学校提供的计算机类课程。第三层次由各专业根据后续课程的需要开设与本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课程至少一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要求,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统筹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原则上设置为64学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

体育教学依据教育部教体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等文件要求,学生毕业时测试成绩须达50分及以上,以进一步有效增强大学生体质,促使学生积极投入自主健身行列,增进健康。

4.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确保创新创业不断线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各专业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做到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各专业至少设置2学分的专业导论(包括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理论动态、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实践环节中增设2个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纳入培养方案体系。同时加强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精简压缩验证性实验;加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与生产、社会实际结合的力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践,包括科技创新活动、科研项目、社区工作、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各类竞赛等,训练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5.梳理课程体系,建立能力达成矩阵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全面梳理、整合课程体系,更新优化教学内容,科学设置课程模块,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的学时学分比例,使通识教育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三位一体有机融合,层次分明,保证课程间的逻辑延续性。精炼教学内容,注重学科特色、内容传承与及时创新,鼓励教师开展MOOC/SPOC课程教学。各专业要根据毕业要求设置的具体内容,建立能力达成矩阵,明确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程或每个教学环节的目标和作用,削减对培养目标支持度不高的课程,鼓励增设综合性的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切实将各门课程所承担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要求落到实处,确保专业培养要求都能从能力矩阵中找到其落实的课程、方式及落实的程度。

6.确立核心课程,突出专业特色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突出抓好构成专业主体框架、影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课程,各专业要结合教育部2012版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满足专业认证标准或专业教学规范,凝练5~8门专业核心课程。针对核心课程进行精心设计,做好梳理和整合,既要避免课程重叠,又要使课程之间形成无缝对接。课程内容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兼顾知识与能力,能反映学科发展的新方向、新成果,前沿性的新内容、新思想、新观点要占课程内容的一定比例,并保持课程内容的更新率。原则上每门专业核心课程学时应设置48学时以上,并加大实验、实践环节时数。全面加强学科专业优势,突出专业特色。

其它培养模式(包括卓越工程师计划、工程科技创新实验班、化工菁英班、中外合作办学等)在本原则意见的基础上,形成适应各自模式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结构体系,制定独立完整的培养计划。

三、组织机构

学校、学院、专业三级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学校成立太原理工大学2016版培养计划修订工作委员会,本着符合规范、坚持标准、注重质量、提升内涵、加强实践、彰显特色的原则,全面负责培养计划的修订工作。教务处组织有关专家成立校基础课程设置工作组,遵循基础性、公共性、科学性原则,设置通识教育基础课及部分学科基础课程,并组织培养计划修订工作专家组对全校各专业培养计划进行审查与验收。各学院要成立院级、专业级培养计划制定工作组(包括主要院领导、系主任、各专业负责人及合作企业相关负责人等),负责指导各专业开展专业培养计划修订工作,并对计划进行认真审核。各专业应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兄弟单位教学改革和毕业生需求等方面进行专业调研,应广泛征求本专业所有教师意见,集体讨论,认真研究。学科交叉的专业要聘请校内外专家、教授参加研讨,切实保证培养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

四、具体要求

1.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

各专业按照本原则意见中提出的基本思路,科学制定本专业可衡量的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体现本专业的特色与优势。

2.学时、学分要求

1)各本科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建筑学5年),各学科门类本科专业学时、学分要求详见下表。

表:各学科门类本科专业学时、学分要求

学科要求

工学

理学

教育学

艺术学

经济学

管理学

文学

法学

总学时

≤2400

≤2600

≤2600

≤2600

≤2600

≤2600

五年制≤3000

周学时

26

30

30

30

30

30

周学时应按实际执行填写。

总学分

四年制   160~190

各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规定范围内确定最低毕业学分

五年制   210~240

实践学分

≥35

≥25

≥25

≥35

≥25

≥25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规定的专业或相近专业,其各类课程学分应满足认证标准中的最低学分要求(详见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依据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特点,进一步增加校企联合培养实践学分,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应不低于总学分的30%

双学位课程设置要求课内学时统一为640学时,实践环节不少于10周,毕业最低学分为50学分。

2)学分计算方法:理论课(含课内实践)、独立设置的实验课每16学时计1学分,体育课每18学时计1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实训、科研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论文等),每周计1学分,自主实践学分计算办法依据《太原理工大学本科生自主实践考核及学分认定暂行规定》执行。分散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原则上每32学时计1学分。学分最小单位为0.5

3.学期及教学过程时间安排

我校实行每学年两学期制。原则上第一学期按15周安排教学,其中授课14周。四年制本科教学第七学期(五年制第九学期)减少课内学时,加强实践教学,第八学期(五年制第十学期)按16周安排教学,不安排课内学时,只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包括毕业实习环节教学。其余各学期均为20周,教学周数为18周,考试12周。

各专业根据认证要求、专业指导委员会意见及毕业设计实际情况,自行规定毕业实习周数,原则上要求与毕业设计(论文)无实质性关联的专业不设置毕业实习环节。课程安排要循序渐进、松紧有度、难易结合,一般各专业每学期学分数应控制在17-24之间,考试周安排考试的课程控制在3-5门。
        4.培养计划基本框架

培养计划基本框架如下(以工科为例):

名称

课程设置

学时(周)

学分

说    明

备   注

培养计划

 

 

160

|

190

课课程学分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必修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思政课等)公共基础课程(外语、体育、数学、计算机等)自然科学课程(物理、化学、生物等)

学校参照现行培养计划设定课程菜单

选修(素质)

128

8

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艺术体育、经济管理等素质教育课程

同一类别不超过2学分

选修(外语)

《大学英语》一、二、五、六

《英语听力》一、二、五、六

任选

学科基础课程

必修

选修

专业

课程

必修

选修

实实践环节≥35学分

入学教育

1

不计学分

校史校情教育、专业教育等

1、通过增加实践环节比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2、自主实践学分依据《太原理工大学本科生自主实践考核及学分认定暂行规定》执行。

3、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创新创业类项目训练。创新创业学分依据《太原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方案》执行。

毕业教育

1

不计学分

心理健康教育

2

2

安全教育

2

2

公益劳动

1

不计学分

军训

3

不计学分

计算机训练

3

不计学分

体测

1

工程训练

自定

1学分/

教学实习

自定

1学分/

生产实习

自定

1学分/

课程设计

自定

1学分/

毕业设计(论文),包括毕业实习

16

16

其他

自定

1学分/

创新创业

2

自主实践

2

注:1、实验包括在课程教学内,实验学时不低于课内总学时的10%

   2、基础课所占比例为65%~85%,专业课比例为15%~35%

3、必修课所占比例为55%~75%,选修课比例为25%~45%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框架可参照上述基本框架,按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单独制定。

5.专业课程模块设置

各专业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慎重确定专业课程模块,可规定各模块应取得的学分,同一专业不同专业模块的培养计划中课程设置的差异应体现在第四学期以后,不宜过早。

6.课程设置

1)通识教育基础课中的思政类、计算机基础类、大学英语、体育、高等数学类、大学物理、化学类、电工电子类、工程制图类等,由开课学院提交开设菜单草案,经学校培养计划修订指导委员会审定后,供各专业统一选用。

2)单门课程开课学时必须是8的倍数。尽量开设16的整数倍学时的课程。

超过16个学时的实验建议独立设课。在保证基础实验学时和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加大设计实验和综合实验的比例。

对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优化设计,形成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结构和功能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72016版培养计划修订要求课程名称采用中英文对照形式,模板(word格式)详见附件——《太原理工大学2016版培养计划模板》,本计划自2016级本科生开始实施。

五、培养计划原则上每五年修订一次。

本意见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2015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