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开展2022年度校级一流课程认定及推荐参评省级一流课程工作的通知

日期:2022年08月27日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

各教学单位:

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2年山西省一流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晋教高函[2022]30号](附件1)和《太原理工大学一流本科“双万计划”建设实施方案》(校发[2019]19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学校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模式创新,促进课程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决定组织开展2022年度校级一流课程认定以及省级一流课程认定申报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课程范围及数量

1.申报范围

2022年度拟评审认定的校级、省级一流课程类型均包括“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五种类型。

(1)2022年度校级一流课程申报

凡列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学分且符合各类课程教学运行周期要求的本科课程均可申报2022度校级一流课程。获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专业必须组织课程申报,且每个专业必须新申报3门及以上,其他专业必须新申报2门及以上,专业核心课程优先申报;鼓励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新工科高水平课程申报;鼓励有利于对外传播的双语、全英课程申报。

(2)2022年度省级一流课程申报

获得校级一流课程认定资格和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和培育资格的课程才可参加学校组织的申报省级一流课程认定遴选。其中已于2019年度、2020年度立项的省级精品共享建设和培育课程,2021年度立项的省级建设和培育一流课程及2021年度立项的校级一流课程要求提交材料参加省级一流课程申报遴选(这些项目不占各学院2022年度校级一流课程的申报指标);学校前期投入经费建设的慕课课程,未获得省级认定的也要求申报。

2.申报省级一流课程数量

学校将根据评审结果按申报课程总数的1/3推荐参评省级一流课程认定。

二、申报条件

1.课程负责人须为学校教学一线的全职专任教师。课程负责人只能参与一门课程的牵头申报工作,已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的第一负责教师不得再次牵头申报省级一流课程

2.申报推荐课程须于2022年7月20日前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承诺认定后将持续改进。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采用在线方式进行授课的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如符合教改设计理念并取得预期效果,可视为完成一个教学周期。

3.申报课程的所有团队成员均须由其所在学院党委出具政治审查意见。

4.各类课程的具体申报条件详见附件《省级一流课程申报要求》(附件2)。

三、申报程序

1.申报材料和形式

每门课程申报材料包括课程申报书(附件3-9)+附件材料(申报书和附件材料合并为1个文档)。线上课程需单独提供:《线上课程数据信息表》。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一流课程需单独提供:课程负责人的10分钟“说课”视频和40分钟课堂或实践教学实录视频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需单独提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简介视频、教学引导视频等。

本次申报仅需提交电子版申报材料。所有申报材料以学院为单位存储于一个U盘中。每门课程一个文件夹,命名方式为学院名称+课程类别+课程名称。申报材料和申报汇总表需报送加盖学院公章的PDF版,汇总表同时报送EXCEl文件。

2.报送时间

请各学院于2022年9月2日下午16点前,将拟申报一流课程的申报书电子版材料及汇总表(附件10-1、附件10-2),报送至教务处课程建设科(明向校区行政楼B312室,迎西校区办公主楼110室),逾期将不予受理。

3.专家评审

9月5日—9月9日,学校将组织专家对申报课程进行评审,确定校级认定课程及拟申报参评省级一流课程名单,并进行公示。

4.网络填报

9月12日—9月15日,被推荐参评省级一流课程的课程登录“山西省高等学校精品共享课程联盟(晋课联盟)(网址:www.shanximooc.com)”点击“课程申报”栏目进行网上申报。将申报课程的申报材料和完整课程内容(含讲义、课件、软件、图片、有关链接等,具体由教师自行确定)和教学活动(包括有关视频和链接,具体由教师自行确定)等按照系统提示要求填写申报材料,并完成在线提交。

9月16日—9月20日,学校完成系统推荐。

四、申报工作要求

各学院要高度重视一流课程的申报、推荐等工作,学院、课程负责人作为一流课程建设主体和责任人,要对申报课程网上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全面核查,确保合法、完整、有效。申报课程须经各学院申报并排序,请各学院鼓励满足条件的课程积极申报,学校将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对立项课程进行资助。

请各位课程负责人及时加入“2022年太原理工大学一流课程申报”QQ群(群号:639761611),相关课程事宜会及时在此群通知。

五、联系方式

课程建设科:段亚丽 联系电话:0351-3176106。

实践教学科:高炜 联系电话:0351-3176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