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方案
太原理工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方案
校教〔2018〕4号
2017年9月18日至21日,以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张欣欣教授任组长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一行14人,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专家组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严谨务实的作风,在完成各项考察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了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评估报告。
专家组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国家社会的需求是一致的,学校人才培养的效果与设定的目标是相符的,学校的教师和教学条件是基本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学校的教学与质量保障体系是有效的,学生和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总体是满意的。
同时,专家组也从强化办学定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加强学风建设以及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指出了我校本科教学工作中需要改进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改进建议。
学校高度重视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专题会议,对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和深入研究。经过充分讨论,确定了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整改工作的具体内容,形成了以下整改方案。
继续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切实把人才培养作为“双一流”建设的中心工作。
针对审核评估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全面开展整改工作。紧扣办学定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
坚持近期整改和长期整改相结合。以整改为契机,坚持以整改促建设、以整改促发展。在为期一年的整改阶段,坚持以学生学习、成长、成才为中心,推动学风改进、教风转变和校风提升。矢志不渝培养创新人才,坚持固本强基,夯实基础,狠抓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流人才。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志存高远、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定位与目标
1.整改依据
专家组指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还需要大力巩固;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还需进一步凝练、提升,尤其是在国际化方面,目前学校的学生国际化、教师国际化、教学国际化、科研国际化等诸多指标尚有较大差距;部分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没有完全体现出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自身的专业特点。
2.整改措施
(1)落实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学校、学院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学工作,亲自抓本科教学质量,要经常研究教学工作,并深入课堂,在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工作情况。党委要每学期专题研究一次本科教学工作,学校要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要充分落实领导干部听课制度,修订《太原理工大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通过制度予以规范。在全体教职工中要牢固确立立德树人是学校根本任务的观念,要牢固确定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首要任务的发展理念,要牢固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克服办学经费紧张等困难,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在顶层设计、规划方案、绩效分配等政策制定上,主动为本科教学工作倾斜,在2018年推行教学绩效校院二级管理制度,加大本科教学绩效奖励力度,出台实施《太原理工大学本科教学绩效考核办法》,切实把先进的理念通过政策成为落地的措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搭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宽广平台。
责任单位:教务处、各学院、学校各部门
(2)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
学校将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国际科技战略合作,完善国际化建设体制机制,加强管理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实施“学科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科技战略合作”、“队伍国际竞争力提升”、“学生全球视野拓展”、“留学理工大”等五大工程,实现教学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学生国际化、管理国际化等“四个国际化”的战略目标。
在教学国际化方面,实施优秀青年教师国(境)外培养计划,丰富教师的海外经历,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积极引进国际先进课程资源,在本科生英语课、专业课中推广外教授课,同时2018年要增设双语、全英授课50门以上。
在科研国际化方面,努力搭建国际科研合作、跨文化交流合作平台,聚焦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大幅度提高国际合作项目经费入账额度,举办、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数量,以及在国际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及被引用的论文数量,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声誉的科研成果,整合组建一批具有国际知名的学科及研究团队,加快科学研究国际化进程。
在学生国际化方面,将制定《太原理工大学本科生国际交流激励与管理办法》,提高在校生中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学生的比例,拓展学生的全球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稳步扩大国际学生规模,着力优化结构,提升国际学生培养质量。
在管理国际化方面,推进二级单位国际化目标建设、考核,建立并完善以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为主题,以学校为主导、学院(二级单位)为主体、学科为主力、学者为主角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新机制。建立健全为学校国际化服务的管理机制,确保资金到位、服务配套,加强学校外事管理部门对全校涉外交流合作的归口管理,提高国际化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支撑能力。
责任单位:国际合作处、教务处、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人事处、科技处
(3)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围绕学校冲击“双一流”,建设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型大学的战略目标,紧贴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教育为重点,努力构建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具有我校特色的本科专业体系,培养适应区域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学校将全面推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通过认证推动专业平台建设,近两年保证参加认证专业数量超过7个。同时,学校将开展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通过专业的动态调整,停招、间招或撤销15—20个社会需求少、特色不突出、建设成效不明显的专业,建立太原理工大学专业动态优化调整机制。同时,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紧贴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加快传统专业的升级改造,鼓励传统工科专业的交叉复合、工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鼓励理科专业的应用化;鼓励实行大类招生,模块化培养。各专业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进一步合理化,更好地服务于专业目标,服务学校人才培养。
责任单位:教务处、各学院
完成时间:2018年10月
(二)师资队伍
1.整改依据
专家组指出:学校专任教师、实验教学队伍人员总量不足,部分学院、专业存在专任教师缺口较大、实验教师年龄偏大等问题;学校高层次人才较少,高水平教师教学投入不足,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偏低;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式方法单一,业务培训和师德培训需进一步加强。
2.整改措施
(1)加大师资引进力度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太原理工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和相关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拓宽引才渠道,提高引才待遇,重点加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快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缓解学校高层次人才匮乏的局面,发挥高层次人才对青年教师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
同时,学校将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学科建设和专业调整,适度控制或降低本科生招生规模,有计划地提高年度教师补充规模,将学校的生师比逐步调整到合理的比例。根据学科特点和专业需求,调整接收博士毕业生政策,分学科制定有效的教师补充政策,避免引进人才一刀切。进一步完善外聘教师与返聘教师制度,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认真分析研究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优先解决个别专业教师紧缺的问题。2018年,学校向教育主管部门申报了30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及优秀博士毕业生教师岗位招聘计划。同时针对外国语言文学、软件工程、建筑学和会计学四个专业申报了43名国内重点高校硕士毕业生招聘计划,以缓解这些专业教师极度紧缺的压力,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责任单位:人事处、各学院
(2)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实验技术人员特点,分类制订实验技术人员引进条件,加快实验技术人员引进速度。利用好引进人才非升即转政策所带来的机遇,创新各类岗位人员校内流动机制,从校内选拔一批高学历优秀青年人才充实到实验技术人员队伍;要制订出台教辅实验人员职称评审办法,完善实验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岗位考核、培训评优等制度和政策,切实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建立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实验技术人员到企业挂职学习,提高实验技术能力。
责任单位:人事处
(3)创新教师教学激励机制
一是完善《太原理工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不断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二是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16〕7号),严格教育教学工作量考核,建立健全教学工作量评价标准和教学激励约束机制,深化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提高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办学中心地位作用的激励机制;三是要以新成立的“基础学院”为试点,出台并实施《核心基础课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机制和质量系数对优秀教师进行激励,对教学质量较差的教师进行惩罚,实行末尾淘汰制,通过基础核心课程和课程教师“管,用”分离的聘任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四是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突出教学工作业绩在教师职务晋升、岗位聘任中的重要性,适度提高高级职称人员晋升比例,加快青年学术带头人职称晋升和职业成长。完善教学工作评价标准和考核要求,激发广大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拟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在是否符合教学工作量饱满度、教学综合评价优良程度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
责任单位:人事处
(4)坚持教授上讲台制度
要全面落实教育部规定的教授上讲台制度,要求教授每年教授本科生课时数不低于32学时。加强对高水平教师的考核与管理,在教师岗位聘任、绩效考核等工作中,加大教授在本科教学工作方面的考核力度,在人才项目评审中实行教授未给本科生授课一票否决制,同时发挥学院等二级单位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切实解决目前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低的问题。
责任单位:教务处、各学院
(5)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①要进一步完善《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教育、宣传、监督、考核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开展教师年度师德评价与考核,加强对新入职青年教师的师德培训和教育。
②进一步完善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选拔机制,拓展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强化教学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每年开展一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对优秀教师予以奖励,形成示范效应,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列入教学型教师职称晋升的优先条件。
③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工程教育认证,与企业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基地,突出学校的行业和专业特色,鼓励青年教师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行业发展、区域经济的需求;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境外研修、国际合作研究、高水平学术会议,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④在校内开展多种形式的示范教学活动。在名师示范教学活动基础上,开展教学研讨、教学沙龙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在青年教师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教研活动,努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责任单位:人事处、教务处、各学院、工会
完成时间:2018年10月
(三)教学资源
1.整改依据
专家组指出:学校本科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已影响到本科实验室建设、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教学资源条件也未有效利用,尤其是工程训练中心场地面积严重不足,需进一步加快新校区软硬件建设;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存在不足,标志性教学成果偏少,优势学科专业的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不够。
2.整改措施
(1)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力度
在2020年之前,学校保证每年在本科教学经费投入上保持10%的增长速度,将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积极争取省里和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或合作单位等筹集资金,通过提高学费标准,加强预算管理,调整支出结构,利用国家债券资金,推行校院二级绩效管理等,不断提高经费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使更多资金投向本科教学。
责任单位:计划财务处
(2)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新老校区公用房的科学定位,逐步对老校区各类公用房进行资源整合,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并出台相关制度促进教学、科研实验室的有效利用。新校区已立项计划建设体育馆、体育场及游泳馆,共计69000㎡。并计划在新校区新建工程训练中心实验场地28000㎡,解决工程训练中心场地面积不足问题。明向校区图书馆也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预计2019年投入使用,届时将满足明向校区师生对图书馆空间利用的需求。
责任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处、校园规划与建设处、工程训练中心、图书馆
(3)加大优质课程资源开发力度
为进一步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共享,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积极组织5-10门有前期建设基础的课程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并加强过程管理。深入推进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对各专业凝练的5-8门核心课程精心培育,打造精品。充分发挥慕课基地的作用,每年建设3-5门慕课,引入国家优秀在线课程,修订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对采用案例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教学方法加大质量系数,逐步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师深化课程改革。加大双语课程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全英文授课,使教师潜心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同时,对建设取得成效的课程重点奖励,进行典型示范,以点带面。
责任单位:教务处、各学院
(4)强化本科教学项目建设
按照教育部、山西省教育厅有关本科教学工作方面的文件精神,继续抓好我校“本科教学工程”中各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2018年拟评审6个优势专业建设项目,100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同时,要主动与相关企业对接,争取10-15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坚持成果导向,进一步加强对各项目的培育、监督、管理工作。对新立项的项目进行阶段性检查,对2015年立项的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和2016年立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结题验收。要加强教材建设力度,鼓励广大教师编写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水平教材,2018年拟资助各级各类教材5部。
责任单位:教务处、各学院
(5)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
要求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部开放,并扩大其他实验室开放力度,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增加实验经费,设立开放实验室专项经费,结合各学院的学科和专业优势,构建相适应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建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使教学资源得到最大的优化配置,同时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机制,共同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管理,使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得到可持续发展。
责任单位:教务处、各学院
完成时间:2018年10月
(四)培养过程
1.组指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相对滞后,教学理念需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尚未形成研究教学、讨论教学、重视教学改革的教学文化。在实践教学环节,验证性实验较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毕业设计(论文)、试卷等过程质量监控也存在问题。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进一步深入推进。
2.整改措施
(1)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学校将以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口,通过设立专项经费,出台激励政策,进一步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推动混合式、案例式、翻转式等新教学方法的普遍实施,修订太原理工大学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对采用新型教学方法的课程乘以质量系数2,鼓励老师们积极探索各类新的教育教学方法。2018年开启智慧教室建设进程,每年建设不少于5门慕课或其它类型视频课程,强调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从专业教育向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转变,从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向课堂讨论、启发式、互动式教学,课内与课外的密切结合转变,从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逐步形成一套教与学互动的教学方法体系。
责任单位:教务处、各学院
(2)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学校将修订2016版《实验教学大纲》,结合各个专业发展确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设置原则范围,探索综合性、验证性实验项目从立项、实施到验收过程的项目化管理,逐步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比例。同时,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过程管理,成立校院两级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机构,全面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并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初期和中期开展专项检查,其将纳入学院教学管理评估考核的指标中。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责令有关学生和指导教师限期整改,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责任单位:教务处、各学院
(3)规范课程考核管理
学校将阅卷规范问题、平时成绩及考查类课程成绩的评定、教学档案的质量及归档全部纳入试卷检查体系,强化监督管理。同时明确校院两级管理职责,充分调动学院积极性,加强教师培训,形成教研室、系部、学院相关负责人逐级把关机制。针对试题重复度问题,拟修改相关规定,并调研推行试题库建设,实施教考分离试点。
责任单位:教务处、各学院
(4)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基础学院建设为契机,支持基础学院完善“专业与通识相结合、基础与个性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实施核心基础课程教师“教学效果优先”的质量评价机制,探索“专业招生、大类培养”模式,形成“先行先试”改革经验,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要继续推进“卓越计划”、“实验班”、“菁英班”、“试验班”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适时启动与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华翔班”、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相关工作。积极拓展与山西潞安集团在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责任单位:教务处、各学院
完成时间:2018年10月
(五)学生发展
1.整改依据
专家组指出:学生管理人员和辅导员数量配备不足;新校区的环境文化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学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及其数据对教学建设的反馈尚需做实做细。
2.整改措施
(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学校将积极争取多种渠道补充学生管理人员,在最短时间达到国家规定标准。2017年已向上级部门争取到事业编制辅导员名额15名,并招聘8名全国重点(专业)院校硕士研究生补充到辅导员队伍中。同时,要进一步对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职责、考核管理、职称评定等进行科学规划,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责任单位:学生处、各学院
(2)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学校将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及时整改,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具有历史传承、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以文化经营学校,让环境成为隐性课堂”,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推进学校科学发展。
①在基地建设方面,要在新校区规划建设校史馆。广泛收集整理体现学校历史发展的图片、实物、模型、音像和文献资料等,不断充实校史馆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理工大学的历史传承,使其成为知校、爱校、荣校教育和理工大优良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广泛走访校友,收集校友发展成就、历史资料,设立校友荣誉展览室,加强对杰出校友的宣传,使学校成为广大校友永恒的精神家园。同时,根据“双十工程”建设项目相关要求,结合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情况,进一步充实思政展厅的相关内容。
②在外围环境建设方面,要在在明向校区南门广场内规划建设文化广场,在迎西校区清泽园广场合理建设人物雕塑和景观雕塑等,努力铸造具有较高文化内涵的建筑艺术形象,彰显科学、人文、艺术精神,打造校园环境亮点。同时,做好学院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组织实施,明确学院定位、使命、特色,注重院史、学科发展史、院友资料的挖掘、整理、宣传,充分发挥各学院的积极性,发展学院特色文化,构建良好的大学文化生态,形成各具特色的学院文化格局。
③在人文环境建设方面,通过开展“双十工程”建设,丰富校园文化阵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通过打造新校区高品质的清泽人文讲坛,下大力气丰富讲师资源,探索运行新机制,不断扩大影响力,努力将其建成我校大学文化建设的亮点,培育大学生人文情怀的摇篮;通过培育优秀的校园文艺作品,挖掘我校优秀的青春故事,进行艺术创作,与相关单位协同打造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展现我校工作业绩和大学生的火热生活;通过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各级各类团学组织的积极性;通过突出网络文化的思想内涵,建好团属特色新媒体平台,加强优秀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增强互动,发出正面声音。
责任单位:宣传部、团委、各学院
(3)强化学风建设
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施全过程学风引导计划。通过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课外体育锻炼活动、“蓬勃青春 绽放精彩”寒假提升行动、无手机课堂创建、“阅青春”读书计划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养成受益终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开展诚信考试承诺、学困生帮扶、“我的求学路”访谈等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②提高学生思想认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及时加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聘请知名教授、青年学者为新生开始系列讲座,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使社会和教育的外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部需求。
③加强学生学业教育,引导学生及时确定高尚的远景性学习动机。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学生工作人员和专业负责人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过程性的专业思想教育,避免学生因专业思想动摇而产生的学习倦怠、学习目标不明确等消极情绪。深入开展专业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认识度。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实践与科研活动,将专业知识付诸实践,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从实践中体验专业的成就感。
④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大幅提升学生选择自主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校将不断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大幅增加学生网络任选课程的数量,增加200余门人文素质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大幅提高学生课程选择的自由度。学校将年出台《太原理工大学普通本科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该办法将学生4年可以申请转专业的比例由5%提高到50%,大幅提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专业的自由度。同时将专门设置大学生自习辅导课,安排专门教师轮流在教室值班,为学生答疑解惑。
责任单位:学生处、团委、各学院
(4)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
做好《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研报告》的撰写工作,并及时与学校各相关部门共享,做到质量信息的综合利用,使质量保障监控体系实现高效的闭环运行。
责任单位:学生处、团委、各学院
完成时间:2018年10月
(六)质量保障
1.整改依据
专家组指出: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尚需完善,制度执行力有待加强;教学质量管理队伍还应进一步加强,校级教学督导成员严重不足,学院的二级督导制度不健全;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主体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够,院系质量监控处于初级阶段,监控结果的使用不够充分。
2.整改措施
(1)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要明确制定各教学环节、各类课程的质量标准,并依据标准逐步逐项进行评估检查,将评估检查结果与学院考核挂钩。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反馈制度的执行力度,设立督导员信息周报制度。对在日常工作和教学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或学院,做到及时反馈、快速处理,立抓立改,真正实现闭环管理。
责任单位:教务处
(2)充实质量管理队伍
学校将尽快充实校级督导队伍,并已于11月面全校公开招聘校级督导,拟将校级督导队伍扩大到30人左右,覆盖全部学院。其中基础课督导10人,综合督导20人。建立健全学院级督导制度,加强二级督导队伍和力度。
责任单位:教务处
(3)加大本科教学奖励力度
学校将修订《太原理工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评选办法》,进一步完善评选程序,使评选过程更趋于合理。增加奖励人数,提高奖励的覆盖面,真正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本科教学的积极性。还将修订《太原理工大学学院年度教学工作考核办法》,不断完善考核指标,使指标能够充分体现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增加奖励面,做到真正促进学院本科教学和管理工作。
责任单位:教务处、各学院
(4)突出学院主体地位
为适应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和绩效工资改革的需要,将根据《太原理工大学绩效工资二级管理改革方案》,制定与之配套的相关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我校本科教学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和发挥学院在教学改革中的主体作用,提升其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责任单位:教务处、各学院
完成时间:2018年10月
(一)加强组织管理
学校将成立由书记、校长任组长的审核评估整改工作领导组,全面部署推进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建设工作。
(二)加大检查力度
学校将认真梳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的反馈意见,用一年的时间对标问题清单,逐项检查整改,并加强跟踪指导和过程管理,保证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三)注重总结交流
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整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审核评估整改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的有效结合,及时总结整改过程中的典型案例、优秀成果,进行宣传、推广。